区块链是凝固的时间(代序) 2

(1)

昨晚,看到 @catwomanteresa 关于钱包被盗的帖子,和 @rivalhw 谈新人心态的文章,我就上了一下久违的微信群,想看看来龙去脉。

1800 条未读信息,从头到尾扫了一遍,最后发现,我想知道的东西,包括被盗的前因后果以及新人遭遇的这些困惑和困境,都已经写在帖子里了。什么新人收益少啦,抱团取暖啦,新帖求赞啦,等等等等问题,老人们都遇到过;老人们陷进去的那些坑,新人们一个也躲不开。用 @tumutanzi 博客的标题来讲,“日光之下,并无新事”;用李白的话来说:

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

既然都是老问题,那么前人的经验教训,为什么对后人没啥用处呢?

(2)

客观上来说,是网站的设计造成的。不管是哪个 steem 网站, steemit.com,cnsteem.com,busy.org,全部优先展示新文章,连个置顶或收藏都没有;只有 chainbb.com 是分页显示所有文章,我以前就是去那里翻旧帖。于是乎,老生常谈的话题,每拨新人写一轮,重复地写,其实早就被前人写尽了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本文也是如此。去翻翻旧帖,无数是写给新人的,而当年读这些帖子的新人,如今也成了老人。

而主观上来说,在困惑的时候,新人们的选择是提问和抱怨,而不是自己找答案。实际上,答案早就被一轮一轮地摸索过了,只是没有摆在眼前,搜起来不方便。

如果你只盯着眼前,会感觉每天的帖子像瀑布一样刷刷流过,别人呼呼赚钱,让你手足无措,唯恐被世界抛弃。

这时不妨离远一点看,会欣然发现,steem 上的时间其实是凝固的。如今的大神们,他们当年的一笑一颦,举手投足,全部定格在区块链上,抹都抹不去,如圈圈年轮,如沉在地下的恐龙脚印。你的现在是他们的过去,他们的现在是你的未来。

就像电影《降临(Arrival)》里讲到的外星人语言。只要你从另一个维度去解读,就会看到,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浑然一体。

(3)

写到这里,我停下来,读了读上面的文字,发现自己又开始倚老卖老了。

不记得什么时候起,开始感到自己不是新人了。可能是从发起“新人希望工程”和“新人三个一”活动吧。这就好比一个女孩,直到成为妈妈的那一天,才突然发觉自己已然不是孩子了。

从活动里,我发现了一大批热情参与、认真写作的新人,@winniex 就是其中一位。昨天,她在百天帖里写道:

前两天看到一个 56 的被称前辈好想笑,想起自己在四十几的时候就盼着到 50,……嗯,现在我59了,如果不是最近来了老多新人,我还想称自己是新人。。。

每次读 @winniex 的文字,我总是捕捉到一丝小哀怨,还有一点看破红尘的淡泊。

而比她早来一点的 @yingpingzhang 在犹豫,不知以后在 steem 上往哪个方向走。他写道:

以前只想玩音乐,后来生活所迫,转战IT。现在只想潜心研究区块链,怎奈大家更喜欢我的音乐。

造化弄人啊。林妹妹和宝姐姐,到底喜欢哪个多一些?可知当你在为此烦恼时,气坏了多少单身狗。区块链是什么,无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哩。

弹吉他唱歌的帖子,喜欢文字的人不一定喜欢,但自有弹吉他的人点赞;

谈区块链的帖子,弹吉他的人不一定喜欢,但自有喜欢投资的人点赞。

这种事儿,很多前辈都遇见过。看看他们怎么处理的就好了。

(4)

大神也是人,不可能看得见每个新人。从社区角度来讲,需要传帮带,各司其职,小鱼评、大鱼荐、大鲸赞,才能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。而从个人角度来说,想在 steem 上赚钱,要么就花钱买 SP,要么就练笔写出好文字,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两条路。其他的出路,我觉得是得不偿失。——当然,这还取决于你对“得失”的定义。

看,我又倚老卖老了,不好意思。其实我也只不过在 steem 上混了不到半年而已。现在,已经有朋友管我叫“前辈”、“大牛”,吓死我了,赶紧说“别这么叫我”。后来一想,刘美女 @deanliu 也不让我叫他前辈。不知道刘美女是不是也管更早的人叫前辈。

刘美女曾经说过,他对新人的注意大概就是到我这一拨,后面的关照不过来,不是不想,而是精力有限(其实刘美女仍然在尽力照顾后来的新人,例如 @yingpingzhang 等)。而我的注意力,大概也就是到 @winniex 这一拨,后面的新人层出不穷,若非文章写得特别好,记都记不住。

而关于举办活动,@rivalhw 发文写道:

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有希望了才坚持,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可能看到希望啊! 

《Steem 指南》一书的编写,就是一项集体参与的活动。本书,就是活动的成果。

参加者里面,有没有你?


  1. 作者:@dapeng,原文链接:https://steemit.com/cn/@dapeng/79z9jz-or